首页 > 灵境资讯 > 如何打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可视化环节

如何打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可视化环节

“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要求。这也凸显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宣传思想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2018年9月20日,中宣部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同天,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编制并审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正式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什么是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给出了回答:整合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

简单来讲,就是以县广播电视台为基础,将县广播电视台、内部报刊社、县报道组、记者站、舆情中心等新闻宣传机构进行合并,将自身所拥有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内的公共媒体资源整合在一起而搭建起来的媒体平台。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就是整合这些县级公共媒体资源,形成合力,将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过适应受众接受习惯的各种新闻形式分发出去,建立起“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

最终,县级融媒体中心将会成为县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成为向本地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向社区成员提供信息交互的枢纽,成为新时代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县级融媒体

为什么要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

在数字化、人工智能化时代,新兴媒体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县级电视台、县报等作为我国宣传思想战线最基层的传统媒体,受众流失现象严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设融媒体中心,有助于推动县(区)媒体形成新型媒体形态,找到生存发展之道。

当前,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重点也已经从省以上媒体延伸到基层媒体、从主干媒体拓展到支系媒体,支系媒体的改革将促进国家媒体体系的全盘激活。而在这场改革中,县级媒体是改革主体。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舆论阵地的迫切要求。自2003年县级报纸清理整顿以来,县级媒体转型发展已有16年时间,然而,县级融媒体发展普遍存在数量庞杂、内容不精、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等突出问题。

县级融媒体是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要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基层群众之中,县级融媒体就要解决受众流失严重的问题。

总之,县级媒体亟需变革,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以重新找回用户。

融媒体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困难有哪些?

2016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在积极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整体来看,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突出问题有几个

第一,缺乏顶层设计。单靠一县之力,在认识程度和资金投入上都比较有限。部分县(区)没有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在传播信息、汇聚民心、服务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全是因为“上级命令”才着手建立融媒体平台。从资金投入上来看,一些县(区)的财政投入比较有限,对融媒体建设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小,甚至将本该用于融媒体建设的资金又投向传统媒体。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从认识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推进,让县级主管部门真正认识到进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进行省市县的平台联动和内容整合,降低信息共享的效率,实现传播共振。

第二,缺乏优质原创内容。内容为王,渠道相助,才能真正吸引受众。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县级新闻网站的内容只是转载自传统媒体,内容大部分由党政机关各部门供稿,也不转换编排形式和语言风格,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受众少了,广告经营就愈加困难,缺乏资金和运营活力,导致更没有资金来建设融媒体中心,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缺乏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性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搭建过程中要求因地制宜,搭建出适合自身的融媒体中心,特别是虚拟演播厅的搭建是重中之重,此外,还要适应当前移动端媒体的传播特性,能够制作出适合手机播放的专业视频。在内容生产上,要求具备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等多样化技术人才。人才紧缺是当前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一般兼职、兼岗的多,非专业、非在编人员多,人才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稳定的队伍。这样一来,与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要求愈行愈远。

建设融媒体问题

以上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筹备时期遇到的问题。一些县(区)本身也具备融媒体建设的硬件设备,比如传统的县级电视台新闻录制设备,但在运营过程中,受众流失情况还是极其严重,由于有政府财政支持,虽然现在仍在运作,但是设备常年不更新,产品操作复杂,缺乏新功能,人员也没有进行技术升级和有效培训,节目形式比较陈旧,难以吸引受众。

在这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中,当前形成了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省、市级媒体带动县级媒体融合。另一种是县级独立开发建设的融媒体中心。前者有《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后者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来作参考,两个规范都是2019年年初发布的。

这两种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均有优势和劣势。就第一种来说,县级媒体可以依托省、市级媒体的人力资源、体制资源、资金和技术优势,快速建设融媒体中心,成本少见效快。不足之处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体性旁落,“在地”属性不足,有的管理主体比较混乱,会有“撞车事件”发生。

第二种模式,保障了县(区)在媒体融合道路上的主导权,但技术平台的搭建在前期以及后期运营上资金投入较大,技术门槛高,这已经成为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瓶颈。

如何低成本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

针对以上问题,要分门别类,对症下药。顶层设计问题,需要统一认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主要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战略统筹,纳入中心工作,加强绩效考核。

另外两个核心问题,就是内容创作、发布和硬件配备、使用问题。优质原创内容需要建设专业的采编人才队伍,县级主要领导要创新体制机制,吸纳、激励优秀人才积极投身融媒体中心建设事业中。根据融媒体发展实际确定人员编制,引导鼓励优秀人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项目带头人、骨干成员,形成稳定的工作队伍。

在融媒体中心的硬件配备上,之前的观念是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基础,建立可视化媒体中心,形成了县级独立开发建设的模式。这在当前尚属少数。大部分因为技术、资金、人才短缺,选择与省、市级媒体联合的建设模式。不难看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就是资金缺乏,硬件配不起,配齐了用不起。

在整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可视化演播厅的搭建,是耗资巨大的一项,一般需要花费百万元以上,甚至千万元。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县级单位来说,相当吃力。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寻求低成本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妙招。

2015年,玉树电视台就采用了虚拟演播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构建了自己的新闻演播厅系统,整套系统包含摄像系统、拾音系统、导播系统、提词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影棚、灯光系统,仅仅花费几十万元。不仅满足电视台日常的新闻节目制作,还能拍摄短视频,满足手机端的视频需要。

低成本构建县级融媒体

如果在新闻演播厅的建设上大量缩减了开支,县级政府就可以用余下的资金去招贤纳士,创作出优质内容,重新找回受众。而在新闻演播厅的后期运营上,无需耗费大量后期和人力,普通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操作,人力成本大大缩减。几十万元的花费对于玉树这种偏远县级电视台来说,承受起来也毫不费力,其他县级单位,如果要建设融媒体中心,又没有大量预算的情况下,也可以参考玉树电视台的做法。

融媒体中心的最终目的,是要整合县域内的媒体资源,建立内容丰富、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现代媒体传播体系。在视频时代,新闻演播室的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新闻短小化、可视化是受众的阅读需求,县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像抖音、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鳄均在移动端发力,用小视频占领用户,基层主流媒体更不应该缺席。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必须要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拥抱新技术,解决县级各个媒体单打独斗的问题,形成各家媒体“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生动局面。